时间: 2025-04-27 15: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45
“施仁布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施予仁爱和恩惠。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善意和慷慨,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组织对他人进行帮助、支持或给予好处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施仁布恩”常用来描绘君主、贵族或高尚人物的仁慈行为,如赈灾、救济贫困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演讲、官方声明中,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慈善、社会工作或公共政策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具体的援助项目或政策。
同义词:施恩、布施、行善、济困 反义词:苛刻、吝啬、剥削、压榨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不同,如“施恩”更侧重于给予恩惠,“行善”则强调行为的善良性质。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对他人不利或不友好的行为。
“施仁布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恩德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评价中。
在**文化中,“施仁布恩”与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紧密相关,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帮助他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善良、慷慨和乐于助人的形象。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证过社区组织施仁布恩,为贫困家庭提供食物和衣物,这种行为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施仁布恩,如春日暖阳,温暖了寒冬的心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善家在寒冷的冬日分发温暖的衣物给无家可归者,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会让人感受到施仁布恩的温暖和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ity”或“kindness”,虽然词汇不同,但传达的仁爱和帮助他人的核心意义是相通的。
“施仁布恩”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也是一种道德的倡导。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善意和支持,促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刘皇叔施仁布恩,爱惜军卒养下民。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4.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