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6:50
施仁布德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施行仁义,广布德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仁爱和德行来对待他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文学作品中,施仁布德 常用来描述君主或领导者的德政,如“明君施仁布德,天下太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扬某人的善良行为,例如:“他总是施仁布德,帮助邻里。”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道德行为的社会影响。
同义词:行善积德、仁心仁术、慈心善行 反义词:暴政虐民、刻*寡恩、残忍无情
施仁布德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德行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通过仁爱和德行来改善社会——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施仁布德** 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评价领导者的德行,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温暖、和谐和正面的社会互动。它鼓励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和德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邻居通过施仁布德的行为改善了社区的氛围,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施仁布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心自暖。”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社区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周围的人们都面带微笑,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和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kindness”和“generosity”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仁爱和慷慨的重要性。
施仁布德 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和德行,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传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博一个孝子和贤妻。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行方便,那里有仗义疏财发好心,不由人雨泪纷纷。”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