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42
“漏洞百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或言论中存在大量的漏洞或缺陷,就像有许多洞一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某人或某事的逻辑不严密,或者设计、计划等存在很多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漏洞百出”常用于批评小说情节的不合理或人物行为的不连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指出某人的论点或计划的不周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工程等,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某个方案或论据的严谨性不足。
同义词“破绽百出”强调的是明显的错误或缺陷,而“漏洞百出”则更侧重于逻辑或结构上的缺陷。反义词则强调的是完美或无缺陷的状态。
“漏洞百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漏洞”和“百出”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漏洞”原指船只或容器上的孔洞,后来引申为事物中的缺陷或不足。“百出”则表示数量多,频繁出现。这个成语的现代用法基本延续了古代的含义。
在**文化中,强调逻辑严密和周全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漏洞百出”这个成语在批评不严谨的言论或行为时非常常用,反映了社会对于精确和细致的追求。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完善、不可靠的事物。在使用时,往往带有批评或不满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漏洞百出”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旅行计划,因为他在安排行程时忽略了多个重要因素,导致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破网,漏洞百出,无法捕捉真理的光芒。”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张布满孔洞的网,象征着“漏洞百出”的状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漏水的声音,象征着不断出现的缺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ll of holes”,用来形容计划或论点的不完善。
“漏洞百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不严谨的言论或行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的文章~,自相矛盾。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3.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