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8:32
垂亡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接近死亡的状态,形容生命力极度衰弱,即将结束。它通常用来描述人或动物的生命状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组织或国家的衰败和即将灭亡。
在文学作品中,垂亡 常用来营造一种悲凉、绝望的氛围,如描述一个古老文明的消逝或一个英雄的末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严重疾病或极度衰弱的个体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历史学,垂亡 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生命体征的极度衰弱或一个时代的结束。
同义词中,濒死 和 垂危 更侧重于医学上的生命危险状态,而 奄奄一息 则更多用于文学描述,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反义词则表达了与 垂亡 完全相反的生命状态或发展趋势。
垂亡 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垂 意味着下垂或接近,亡 意味着死亡。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生命力的衰退和接近死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人或动物,也用于描述组织、文化的衰败。
在文化中,垂亡** 常常与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和对死亡的敬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关注老龄化、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
垂亡 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悲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的损失。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死亡、衰老和终结的深思,影响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垂亡 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亲人的临终状态或见证某个组织的衰败时,它能够准确传达那种无法挽回的悲哀和无奈。
在诗歌中,垂亡 可以被用来描绘一幅凄凉的画面,如:
夕阳垂亡于山巅, 余晖洒满枯藤老树间, 生命的火焰, 在风中摇曳,即将熄灭。
垂亡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或是老树枯藤的景象。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哀伤的旋律相联系,增强其悲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垂亡 可以对应词汇如 "dying" 或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它们在描述生命或事物的衰败状态时具有相似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死亡和衰败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终结的共同关注。
垂亡 这个词在描述生命或事物的衰败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接近死亡,也反映了文化和情感上的深刻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 垂亡 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