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6:09
有形:指能够被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具有物质形态的。与“无形”相对,强调事物的实体性和可触摸性。
“有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有”和“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易经》中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这里的“形”即指物质形态。随着语言的发展,“有形”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能够被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有形”与“无形”常被用来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例如,道家思想中强调“无形”的力量,而儒家思想则更注重“有形”的社会秩序和礼仪。
“有形”这个词给我一种踏实和实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被触摸和看到的事物,如家人的照片、老朋友的手写信件等,这些都是有形的记忆,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收集一些有形的纪念品,如旅行时购买的明信片、参加活动时的纪念品等。这些有形的东西不仅让我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丰富。
诗歌: 有形的岁月,刻在老树上, 一圈圈年轮,诉说着过往。 有形的爱,藏在拥抱里, 一次次温暖,抚慰着心房。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坐在摇椅上,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他年轻时的模样。这张照片就是有形的记忆。 听觉:听到一首老歌,旋律中充满了回忆,每一句歌词都像是有形的声音,触动着心灵。
在英语中,“有形”可以对应为“tangible”,这个词同样强调事物的实体性和可触摸性。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有形”和“无形”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有形”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思想,也让我意识到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精确性和丰富性,以提升我的沟通效果。
1. 【有】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