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1:52
“乐新厌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喜欢新的,讨厌旧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喜爱,而对已经熟悉或旧的事物感到厌倦或不感兴趣。
在文学作品中,“乐新厌旧”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些角色对时尚、科技或生活方式的追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断追求新鲜刺激,却忽视了旧有价值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市场营销,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或人的心理变化。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加强调对新事物的喜爱和对旧事物的厌倦,而反义词则强调对旧事物的坚持和忠诚。
“乐新厌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于人们对事物变化的自然反应。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们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乐新厌旧”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因为它可能暗示着缺乏忠诚和稳定性。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新鲜和创新的态度也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和快速更新的科技产品。它可能引发对个人价值观和消费惯的反思,以及对持续学和适应新事物的必要性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总是追求最新潮流的朋友或同事,他们的行为有时会让我们思考自己对新旧事物的态度和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光流转,乐新厌旧,唯有诗篇,永存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新科技产品的房间,与一个充满旧书籍和古董的房间对比。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快节奏的现代音乐与缓慢的古典音乐之间的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ophilia”(对新事物的喜爱)和“nostalgia”(怀旧),它们分别代表了“乐新”和“厌旧”的两个极端。
“乐新厌旧”这个成语反映了人类对变化的自然倾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新鲜事物的同时,不应忽视旧有事物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现象。
时俗常情,乐新厌旧,有始卒者,其唯圣人。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3.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4. 【旧】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huān),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 鸺鶹,即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