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8:41
持身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保持自身的品德和行为,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和修养。它强调的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规范,以达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持身”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如“他持身甚严,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讨论或演讲中,它会被用来强调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持身”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讨论个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来提升道德水平。
同义词:修身、自律、自持、自重 反义词:放纵、放任、失德、失范
同义词中,“修身”强调的是通过学*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而“自律”和“自持”则更侧重于自我控制和约束。反义词则反映了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持身”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在**文化中,“持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持身清正的人往往受到尊重和推崇。
“持身”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坚守道德原则,不为外界诱惑所动的人。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个人品德的评价和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持身甚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严格遵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认识到持身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持身”:
持身如玉洁,心静似水清。 世间纷扰多,我自守初心。
在视觉上,“持身”可以联想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