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2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23:13
外行:指对某一行业或领域不熟悉、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字面意思是指“外部的行人”,即不属于该领域内部的人。
外行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是指“外部的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对某一领域不熟悉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外行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
在**文化中,外行常常与谦虚和尊重专业知识的态度相关联。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避免在外行面前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免显得傲慢或不尊重他人。
外行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对某一领域的无知或不专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外行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即愿意学*和接受新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外行的情况,比如在技术讨论中,非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某些技术细节感到困惑。这时,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帮助他们理解。
诗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懂装懂,笑料百出。
门外汉的眼睛,看不清真相,
行家的手艺,才是真功夫。
视觉联想:外行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站在门外,好奇地向内张望的人。 听觉联想:外行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对某个话题一知半解,却试图发表见解的声音。
在英语中,外行可以对应词汇“layman”或“amateur”,它们在含义上与外行相似,但也有细微差别。Layman强调非专业性,而amateur则更多指业余爱好者。
外行一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区分作用,它帮助我们识别和尊重专业知识。在学*和表达中,理解外行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并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理解。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