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5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2:49
“持管窥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拿着一根管子去窥视天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不能看到全貌或整体。它强调了由于视野或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
在文学作品中,“持管窥天”常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见识短浅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认知科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认知局限性的问题。
“持管窥天”出自《庄子·外物》:“是故持管窥天,不见全牛。”原意是通过一个小孔看天,看不到整个天空。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的视野或知识的局限性。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不要满足于表面的了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或新观点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启发。它提醒我不要自满于现有的知识和见解,要不断学*和探索,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那些只看到问题表面的人。我会用“持管窥天”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们,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持管窥天,不见全貌, 唯有心宽,方能见真。”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根管子,试图通过它来看天空,但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声音在提醒我,要拓宽视野,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小世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ing the world through a keyhole”,意思是通过一个小孔看世界,比喻视野狭窄。
“持管窥天”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教会我要不断拓宽视野,深入学和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认知局限性的问题。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3.
【窥】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引证】
《说文》-窥,小视也。 、 《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 《论语·子路》-窥见室家之好。 、 《史记·管晏列传》-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 唐·柳宗元《三戒》-蔽林间窥之。
【组词】
窥觑、 窥瞰、 窥欲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