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18
故态:指旧有的状态或行为模式,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某种不良的*惯或行为再次出现。
“故态”一词由“故”和“态”组成。“故”意为旧的、过去的,“态”指状态或态度。在古代文献中,“故态”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旧有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贬义色彩逐渐增强。
在**传统文化中,“故态”常与“复萌”连用,强调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这与儒家文化中对持续自我改进的强调形成对比。
“故态”一词给人以失望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努力和改变的失败,让人联想到循环往复的负面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朋友戒烟成功,但后来因为压力过大,又故态复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改变*惯的难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故态”融入描述自然循环的意象中,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故态复萌花又开”。
视觉上,“故态”可能让人联想到循环的图案或重复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重复的旋律或循环的节奏。
在英语中,“故态”可以对应“relapse”或“fall back into old habi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回到旧有不良状态的含义。
“故态”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重复,还隐含了对改变和进步的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故态”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