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9:16
义卖:义卖是一种通过出售物品来筹集资金的活动,所得款项通常用于慈善、公益或其他有意义的事业。这种活动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定期的,参与者通常是自愿的,出售的物品可能是捐赠的或手工制作的。
“义卖”一词源于中文,由“义”和“卖”两个字组成。“义”指道德上的正当和公益,“卖”则是出售的意思。随着社会对慈善和公益的重视,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许多文化中,义卖是社区凝聚力和互助精神的体现。它不仅帮助筹集资金,还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在一些社会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后,义卖活动常常迅速组织起来,成为救灾和援助的重要手段。
提到“义卖”,我联想到的是温暖、团结和奉献。这个词让我想到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无论是为了帮助他人还是改善社区环境,都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慷慨。
在我上大学时,我参与了一次校园义卖,我们出售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和二手书籍。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筹款的乐趣,还让我认识了许多热心公益的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卖”:
在春日的阳光下,
我们摆开摊位,
义卖的旗帜飘扬,
每一笔交易,都是爱的传递。
想象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社区公园里摆满了色彩缤纷的摊位,人们欢声笑语,挑选着各种手工艺品和美食。背景音乐是轻快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社区的温暖。
在英语中,“义卖”可以对应为“charity sale”或“fundraising sale”。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具体的组织形式和物品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通过销售来支持慈善事业。
“义卖”这个词不仅代表了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