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7:58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 IPA)是一套用于表示人类语音的标准化符号系统。它由国际语音学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制定,旨在准确地记录和描述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音。国际音标符号包括字母、附加符号和特殊符号,每个符号代表一个特定的语音。
国际音标最初在188*年由一群语言学家和语音学家在法国巴黎创立的国际语音学协会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音标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新发现的语言和语音现象。
国际音标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特别是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它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语音表示系统。
国际音标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术严谨性和专业性。对于语言学者来说,它可能代表着挑战和学的乐趣。
作为一名语言学学生,我经常使用国际音标来分析和发音不同语言的单词,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细微差别。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国际音标来强调特定的发音和韵律,例如:
/θɪs/ /ɪz/ /ə/ /pɒɪ/ /əv/ /aɪ/ /pəʊəm/
This is a poem of my own
国际音标的符号本身可能让人联想到复杂的图表和学术文献。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清晰的发音和语音的细微差别。
国际音标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是通用的,尽管具体的语音符号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符号系统是统一的。
国际音标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不仅帮助语言学家和学者准确地记录和发音语音,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研究中,国际音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提高了我的语言分析和发音能力。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际】
(形声。从阜(fù),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际,壁会也。
3.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4.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标,木杪末也。 、 《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
【组词】
标枝、 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