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13
词汇“[是古之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是古之罪”可以理解为“这是古代的罪行”或“这是古代的罪责”。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是古之罪”字面意思是指某种行为或**是古代的罪行或罪责。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古代社会中的某些特定罪行或不公正的行为。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古代社会的不公或特定历史**的罪责。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
由于“是古之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是”、“古”和“之罪”三个词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古代的罪行。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强调古代社会的不公或特定历史**的罪责。例如,在讨论古代奴隶制度或封建社会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古代社会不公和罪行的反思,带来一种沉重和批判的情感反应。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是古之罪”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不公或特定历史**的罪责,以此来强调历史的教训和反思。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社会的场景,如奴隶市场或封建等级制度,以此来强化“是古之罪”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不公或罪行。
“是古之罪”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强调古代社会的不公和罪行,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减。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