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49
“息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停止思考或放下心中的烦恼。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选择停止担忧或不再纠结于某个问题,从而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息心”常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经历了某种精神或情感的挣扎后,最终选择放下,寻求内心的宁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息心”来劝告他人不要过于担忧某事,或者表达自己已经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某个决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息心”可能与放松疗法或冥想等概念相关联。
“息心”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息”意味着停止或休息,“心”指心灵或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如《庄子》等哲学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息心”这个词,用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和的境界。
在**传统文化中,“息心”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息心”这个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人们追求心灵宁静的一种方式。
“息心”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放下所有的烦恼,享受当下的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后来,我学会了通过冥想和瑜伽来息心,这帮助我减轻了压力,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息心”: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寻找一片宁静,
息心于绿荫之下,听风吟唱。
“息心”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宁静的湖边,闭目养神,周围是轻轻摇曳的树影和鸟儿的鸣叫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息心”可以对应为“calm one's mind”或“let go of worries”。不同文化中,人们追求内心平静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息心”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灵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息心”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