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9:28
词汇“兽迒鸟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兽迒鸟迹”字面意思是指野兽的足迹和鸟类的痕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荒凉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
“兽迒鸟迹”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人迹罕至”等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是一个重要主题。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原始、神秘和荒凉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探险、古代文明或自然保护等主题。
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特定的写作或讨论中,可以用来丰富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古林深,兽迒鸟迹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野兽的足迹和鸟类的痕迹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原始自然的视觉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touched wilderness”或“pristine nature”,但这些表达没有“兽迒鸟迹”那种具体的形象感。
“兽迒鸟迹”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自然观念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猎人一般都会辨别~的。
1.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
2.
【迒】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本义:兽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迒,兽迹也。 、 《尔雅·释兽》-兔其足迒。 、 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
【组词】
陌迒、 迒蹄
3.
【鸟】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 一般指骂人的粗话。
【组词】
鸟乱、 鸟事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