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3: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3:49:32
息息 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副词,表示“非常密切地”或“不断地”。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连续不断的互动。
“息息”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呼吸的连续性,后来扩展到形容各种连续或紧密的关系。
在**文化中,“息息”常用来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息息”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密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紧密无间的联系和不断的关怀。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息息”来形容我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强调我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与夜空息息相映,月光与水面息息相融。”
视觉上,“息息”可以联想到两条河流交汇的景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心跳的连续声音。
在英语中,“interconnected”或“closely related”可以大致对应“息息”的意思,但“息息”更强调连续性和动态性。
“息息”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