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05:28
助教(Assistant Teacher)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协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辅助人员。他们通常负责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准备教学材料、监督课堂秩序等工作。
“助教”一词源自中文,直接翻译为英文是“Assistant Teacher”。在教育体系中,助教的角色随着教育需求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演变,从单纯的辅助角色逐渐发展为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重要成员。
在许多文化中,助教被视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助教往往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教学经验。
提到助教,可能会联想到年轻、热情和奉献精神。他们通常被视为学生的支持者和知识的传递者。
在个人经历中,助教可能是在学术旅程中的重要导师,提供学术和个人成长的支持。
在诗歌中,助教可以被描绘为一个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和求知的心灵。
视觉上,助教可能与教室、黑板和学生群体联系在一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课堂讨论的声音和学生提问的回响。
在不同文化中,助教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助教可能更多参与研究和学术活动,而在其他国家,他们可能更侧重于教学支持。
助教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至关重要。了解和尊重助教的角色和贡献,对于提升教育环境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