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37
词汇“亭景”通常指的是亭子及其周围的景色。亭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建筑,常建于园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供人休息、观赏风景之用。因此,“亭景”一词字面意思是亭子及其周围的景观,常用来形容一种宁静、雅致的景致。
在文学作品中,“亭景”常被用来描绘一种古典、诗意的场景,如“湖心亭景,宛如画中游”。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亭景”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美丽景色,例如“这个公园的亭景真是美不胜收”。在专业领域,如园林设计或旅游规划中,“亭景”可能特指某个亭子及其周围的设计布局和景观效果。
“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一种简易的遮蔽物,后来演变为指一种建筑形式。“景”字则有景色、景象之意。两者结合,“亭景”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出现,随着园林文化的发展,其使用逐渐普及。
在**传统文化中,亭子常被视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交流思想的场所,因此“亭景”也常带有文人雅趣的意味。在现代社会,亭景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休闲和观赏的自然或人工景观。
“亭景”一词常带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诗意。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在旅行中,我曾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亭景中静坐,欣赏着周围的自然风光,那种宁静和美的感受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亭景如画,风轻云淡,一壶清茶,悠然自得。”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亭,四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微风轻拂,仿佛能听到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流水的潺潺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和景观可能被称为“pavilion view”或“gazebo scene”,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亭景”一词不仅描绘了一种具体的景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诗意和美感。
1.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