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21
词汇“八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特定文化或神话中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八岐”可能来源于日本神话中的“八岐大蛇”(ヤマタノオロチ),是一条有八个头和八个尾巴的巨大蛇怪。在神话中,它被认为是带来灾难和破坏的象征。
在文学中,“八岐”可能被用来象征巨大的挑战或难以克服的障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日本神话或相关文化时。
“八岐”来源于日本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力量、恐惧、挑战等。
在日本文化中,八岐大蛇是一个重要的神话元素,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英雄的崇拜。
提到“八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力量和不可预测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由于“八岐”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八岐”比喻为人生中的巨大挑战:
在生命的海洋中,
八岐潜伏于深渊,
勇敢的心,无畏的航,
终将征服那古老的传说。
提到“八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日本绘画中描绘的巨大蛇怪,或者是史诗般的音乐,传达出神秘和宏大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八岐”的词汇,但类似的神话生物,如北欧神话中的耶梦加得(Jörmungandr),也是巨大蛇怪,象征着毁灭和末日。
“八岐”作为一个特定文化中的神话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象征着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深层含义。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衢】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衢,四达谓之衢。 、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必于四面之衢。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三国志》裴松之注-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 、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填街盈衢。 、 张衡《西京赋》-街衢相经。
【组词】
大衢;长衢;通衢、 衢逵、 衢处、 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