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04:30
词汇“八蜡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的**或民俗信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八蜡神”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与“八蜡”相关的神祇。在**古代,“八蜡”是指农历十二月(腊月)的八个祭祀日,用于祭祀与农业相关的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因此,“八蜡神”可能指的是在这些祭祀日中被祭祀的神祇。
由于“八蜡神”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使用。在古代文学、历史文献或民俗研究中可能会提及。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
“八蜡”源自古代的农业祭祀俗,而“神”则是指被祭祀的超自然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俗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八蜡神”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非常重要。八蜡神的祭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
提到“八蜡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田园风光、朴素的农民生活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由于“八蜡神”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农业社会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八蜡神”来增添历史氛围:
在八蜡神的日子里,
农民们燃起香火,
祈求天公作美,
五谷丰登,家国安宁。
提到“八蜡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祭祀的场景:燃烧的香火、祈祷的声音、丰收的田野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农业祭祀神祇也有存在,如希腊的德墨忒尔(Demeter)和罗马的塞瑞斯(Ceres),它们都是与农业丰收相关的女神。
“八蜡神”是一个承载着古代农业社会文化和信仰的词汇。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渴望。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历史文化。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蜡】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引证】
《礼记·郊特性》-天子大蜡八。
【组词】
蜡腊、 蜡坛、 蜡宾、 蜡索、 蜡祠、 蜡宫、 蜡月、 蜡日、 蜡祭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