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2:06
举鼎绝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鼎,断绝膑骨”。鼎是古代的一种重器,膑骨指的是膝盖骨。这个成语比喻力量极大,能够举起极重的东西,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力量过大而导致自身受损。
在文学作品中,举鼎绝膑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力量非凡,但也暗示了过度使用力量的危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直接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演讲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描述古代器物的重量或古代人物的力量。
同义词“力大无穷”强调力量的无限,而“力能扛鼎”则更具体地指能够举起重物。反义词“力不从心”和“力不胜任”则表达了力量不足或无法胜任的意思。
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举鼎者,绝膑者也”。在古代,举鼎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同时也暗示了过度力量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力量极大但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的情况。
在文化中,力量和勇气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于力量的崇拜,同时也提醒人们力量的使用需要适度,过度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损伤。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警惕。它让我想到那些力量非凡但最终可能因为过度使用力量而受损的英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历史讲座中听到关于古代英雄的故事,其中提到了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让我对古代英雄的力量和勇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举鼎绝膑英雄志, 力大无穷亦自伤。 千古传说留警示, 适度方为真豪强。
在视觉上,我联想到古代战士举起巨大鼎的画面,充满了力量和震撼。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鼓的声音,象征着力量和战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reach oneself”,意思是过度伸展自己,试图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与举鼎绝膑 的含义有一定的相似性。
举鼎绝膑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力量的大,还提醒我们力量的使用需要适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力量的双刃剑特性,以及在追求力量时需要保持的平衡。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亦不敢以怨他人。
春秋时期,秦武王力气很大,喜欢角斗,争强好胜。国内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均被他任命为达官显宦,经常进行决斗比赛。有一次,秦武王与孟说打赌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孟说不行。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折断膝盖骨而死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3.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4.
【膑】
特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
【引证】
《汉书·刑罚志》-髕罚之属五百。 、 《周礼·司刑》注-周改膑作刖。 、 《书·刑德》-放膑者,脱去人之膑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孙子膑脚。
【组词】
膑辟、 膑脚、 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