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57:36
“乃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乃”和“往”。在现代汉语中,“乃”通常用作连词,表示“于是”或“就”,而“往”表示“去”或“前往”。结合起来,“乃往”在古文中常表示“于是前往”或“就去了”的意思。
“乃往”源自古代汉语,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乃往”的使用频率降低。
在古代**,使用“乃往”的文本多为官方文献或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文言文的正式和典雅。
“乃往”给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和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乃往”,但在阅读古文时,会注意到它的使用,感受到古文的韵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明星稀夜,乃往旧时桥。”
想象一个人在古代夜晚,手持灯笼,缓缓走向一座古桥,这样的场景可以与“乃往”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then went”或“thus went”,但这种表达在英语中也非常正式和不常见。
“乃往”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增加了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在学*古文时,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的精髓。
1.
【乃】
你,你的。
【引证】
《左传·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勋。 、 《汉书·高帝纪上》-几败乃公事。 、 《史记·淮南衡山传》-谁谓乃公勇者? 、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组词】
乃父、 乃祖、 乃公、 乃兄
他的。
【引证】
曹操《蒿里行》-乃心在咸阳。
【组词】
乃眷、 乃尊、 乃老、 乃堂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