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8:25
奴颜婢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奴隶和婢女那样卑躬屈膝。基本含义是指人卑躬屈膝,毫无尊严,对他人极尽谄媚之能事,表现出极度的卑微和顺从。
该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生存而放弃尊严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过于卑躬屈膝,缺乏自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在权力结构中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卑躬屈膝、谄媚、奉承、巴结 反义词:刚正不阿、不屈不挠、傲骨、自尊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如“谄媚”更侧重于为了讨好而做出的过分恭维,而“奴颜婢膝”则强调了行为上的极度卑微。
该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奴隶和婢女的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卑微和顺从的典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任何表现出类似行为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礼”和“义”,反对过度卑躬屈膝。因此,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为了私利而放弃尊严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鄙视。它让人联想到软弱、无原则和缺乏自尊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为了工作或社交而表现出奴颜婢膝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被社会所不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权力的阴影下,他奴颜婢膝,失去了灵魂的光芒。”
想象一个在权威面前低头哈腰的人,这种形象可以与某些电影中的场景相联系,如历史剧中的臣子对**的恭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owtow”,意指过分恭顺或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于尊严和自尊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自尊和原则。
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南宋时期,北方金国人南侵并包围了鄂州,宋理宗命贾似道带兵去给鄂州解围。贾似道没有打仗,暗中向蒙古侵略者奴颜婢膝地称臣交纳贡品,蒙古军队得了好处就退兵。贾似道回朝称大获全胜,宋理宗封他为右丞相
1.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婢】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引证】
《说文》-婢,女之卑者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使婢子侍执巾栉。 、 《礼记·檀弓》。注:“妾也。”-使吾二婢子夹我。 、 《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父母有婢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大母婢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婢仆所惑。
【组词】
婢婿、 婢妾
4.
【膝】
(形声。从肉,桼(qī)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引证】
《礼记》-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组词】
膝馒头、 膝下荒凉、 膝踝、 膝拐、 膝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