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1:37
“以偏概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根据部分情况来推断整体情况。基本含义是指不全面地看待问题,只根据个别情况或部分事实就做出对整体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导致判断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以偏概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全面和客观地看待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批评片面观点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以偏概全”常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因个别现象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深入分析的人。
“以偏概全”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批评和警示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片面、不全面的观点,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错误判断和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以偏概全”而产生的误解。例如,有人因为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就对某个品牌产生了负面看法,而忽略了该品牌其他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一叶落而知秋至,莫以偏概全, 世间万象皆有理,需细观其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片落叶中,试图通过一片叶子来判断整个季节的变化,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以偏概全”的概念。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旋律起伏不定、富有变化的曲目,来表达全面和片面之间的对比。
在英语中,“以偏概全”可以对应为“jumping to conclusions”或“generalizing from a single example”。在不同文化中,人们都意识到全面考虑问题的重要性,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以偏概全”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做判断和决策时要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避免因个别现象而产生错误的结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3.
【概】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惜誓》-同权槩而就衡。 、 《礼记·月令》-斛甬,正权概。 、 《韩非子·外储说》-槩者,平量者也。
【组词】
概量
4.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