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08
“东山”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东边的山,字面意思简单明了。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也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如“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意味着重新获得权力或地位。
“东山”作为一个地理词汇,其词源直接关联到方位和地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山”在成语“东山再起”中获得了比喻意义,成为鼓励人们从失败中恢复的象征。
在**文化中,“东山再起”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成语,鼓励人们面对挫折不放弃,最终能够重新获得成功。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谢安的故事,他在政治失意后隐居东山,后来重新出山,辅佐国家。
“东山”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希望。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自然的美景,或者是从失败中恢复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名为“东山”的地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那里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山”:
东山之巅,云雾缭绕, 晨曦初露,万物苏醒。 心随风起,梦回故里, 东山再起,志在四方。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东山的山脊上,鸟鸣声在山谷中回荡,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宁静和生机。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东山”的词汇,但“东山再起”这个概念可以通过“rise again”或“comeback”来表达。
通过对“东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地理、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东山”都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