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26:04
啼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因极度悲伤或恐惧而发出的哭声,这种哭声似乎能够触动人的灵魂。它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惊恐的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啼魂”常用来形容悲剧性的场景,如失去亲人或经历巨大灾难后的哭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感体验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啼魂”所代表的情感深度和心理影响。
同义词:悲鸣、哀嚎、痛哭 反义词:欢笑、喜悦、欢呼
“啼魂”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啼”指的是哭声,“魂”则指灵魂。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哭声往往与悲伤和哀悼联系在一起。因此,“啼魂”这个词汇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常用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啼魂”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困境中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助。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自然灾害的报道中听到过类似“啼魂”的哭声,那种声音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脆弱和无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啼魂”:
在那无星的夜,
风携着雨,
她的啼魂,
穿透了寂静的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暴风雨中一个孤独身影哭泣的画面,背景是模糊的灯光和摇曳的树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种低沉、颤抖的哭声,仿佛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ul-wrenching cry”或“heart-rending wail”,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情感的深度和强度,但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所不同。
“啼魂”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极端情感的词汇,也是一个连接文化和心理的桥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