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6:05
词汇“懒妇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懒妇箴”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对懒惰妇女的规劝或忠告。其中,“懒”指的是懒惰,不愿意工作或付出努力;“妇”指的是妇女;“箴”则是规劝、忠告的意思。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出现,用以描述对懒惰妇女的道德劝诫。
由于“懒妇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懒”、“妇”和“箴”三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以表达特定的道德或社会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被视为美德,而懒惰则被视为恶习。因此,“懒妇箴”可能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被用作对懒惰行为的批判和规劝。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勤奋和自律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我们在教育或社会活动中遇到懒惰的行为,可以借用“懒妇箴”来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懒妇箴”融入到诗歌或故事中,用以表达对懒惰行为的批判和对勤奋美德的赞扬。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抽象,可能难以直接产生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结合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可以尝试创造一种氛围,表达懒惰与勤奋的对比。
在不同文化中,对懒惰的批判和对勤奋的推崇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懒妇箴”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其具体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懒妇箴”作为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懒惰行为的批判和对勤奋美德的推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1.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箴】
(形声。从竹,咸声。本义:缝衣用的工具 同: 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衣裳破绽,纫箴请补缀。
【组词】
箴缕、 箴末、 箴管、 箴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