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11
词汇“啼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啼珠”字面意思是指眼泪,特别是指因悲伤或痛苦而流下的眼泪。这个词汇中的“啼”通常与哭泣相关,而“珠”则形象地比喻眼泪像珍珠一样。
由于“啼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更为常见,用来形容悲伤或哀怨的情感。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啼珠”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是由“啼”和“珠”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更为常见,用来形容女子的悲伤和哀怨。
在**传统文化中,眼泪往往与女性的柔弱和情感表达相关联。因此,“啼珠”这个词汇可能在描述女性角色时更为常见。
“啼珠”这个词汇给人以悲伤和哀怨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孤独或受苦的人,在默默流泪的情景。
由于“啼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啼珠”来增强悲伤的氛围:
夜深人静时,
啼珠悄然落。
心事如潮涌,
无人解我愁。
“啼珠”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默默流泪,眼泪像珍珠一样闪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啼珠”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悲伤眼泪的词汇是普遍存在的。
“啼珠”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