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09
截辕杜辔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截、辕、杜、辔。字面意思分别是:截断、车辕、堵塞、马缰绳。基本含义是指阻止车辆前进,比喻阻止或限制某人的行动或计划。
在文学作品中,截辕杜辔 常用来形容阻止某人前进的决心或行动,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阻止敌军前进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策略或政治决策中,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描述阻止对手的策略。
同义词:阻止、遏制、阻挡、拦截 反义词:促进、推动、鼓励、支持
截辕杜辔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军事和交通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描述一般的阻止行为。
在文化中,截辕杜辔** 常与策略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上的军事行动或政治斗争时。它体现了在面对挑战时采取果断措施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坚定和果断的感觉,联想到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决阻止不利因素的决心和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讨论策略或计划时,我会想到它,尤其是在需要描述如何阻止不利情况发生的时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我们截辕杜辔,守护着希望的灯塔。”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站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用巨石和树木截断道路,阻止敌军前进。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增强阻止行动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lock the way" 或 "stop in one's tracks",但这些表达没有 截辕杜辔 那么具体和形象。
截辕杜辔 是一个富有形象和策略意味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阻止行为,还蕴含了智慧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以凡干圣人之所议,望先生无~之虞。发函一披,则万国幸甚。
1.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2.
【辕】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辕,辀也。 、 《考工记·辀人》-今夫大车之辕挚,谓辕卑也。 、 《周礼·考工记·车人》-凡为辕,三其轮崇。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返旆。
【组词】
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3.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4.
【辔】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辔,马縻也。 、 《诗·邶风·简兮》-执辔如组。 、 《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执策分辔。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 清·周容《芋老人传》-或揽辔寒帷。
【组词】
辔勒、 辔衔、 辔策、 辔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