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1:27
词汇“懦词怪说”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懦词”和“怪说”。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组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因此,我将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由于“懦词怪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中被创造性地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既不坚定也不合逻辑的言论。
由于“懦词怪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懦词怪说”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坚定或不合常规的言论,尤其是在需要强有力论证的场合。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软弱、无力和不合逻辑,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可能会有人用它来批评对方的言论。
在创作中,可以将“懦词怪说”作为一个角色或情节中的元素,用来形容那些不坚定或不合逻辑的言论,从而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不明显,但可以想象一些软弱无力的形象或声音,如颤抖的声音或模糊的图像。
由于“懦词怪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懦词怪说”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它的不常见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谨慎,确保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懦词怪说布满篇章。
1.
【懦】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懦,驽弱者也。 、 《国语·晋语》-少懦于诸侯。 、 《战国策·齐策》-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三国演义》-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 、 唐·韩愈《原毁》-懦者必怒。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
3.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