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1:18
词汇“懦”和“恧”在中文中都与软弱、胆怯的特质相关,但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且“恧”字更为罕见。以下是对这两个词汇的深入分析:
1.
【懦】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懦,驽弱者也。 、 《国语·晋语》-少懦于诸侯。 、 《战国策·齐策》-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三国演义》-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 、 唐·韩愈《原毁》-懦者必怒。
2.
【恧】
自愧。
【引证】
《说文》-恧,惭也。从心,而声。 、 《方言六》-山之东西,自愧曰恧。 、 《后汉书·张衡传》-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 《汉书·王莽传上》-处之不惭恧。 、 嵇康《幽愤歌》-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组词】
恧颜、 恧步、 恧怩、 恧恧、 恧然、 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