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30
词汇“吴根越角”是一个具有特定地域文化色彩的成语,源自*古代的地理名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吴根越角”字面意思是指吴地的根源和越地的角落。吴和越都是**古代的地名,分别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偏远角落或者边缘地带。
在文学作品中,“吴根越角”常用来描绘偏僻、幽静的地方,有时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会出现。
“吴根越角”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偏远的地方。
在**文化中,吴越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此“吴根越角”也常常与这些文化元素联系在一起,如吴越文化、吴越古战场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联想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古老角落,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经探访过一些被称为“吴根越角”的地方,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吴根越角,古木参天,岁月静好,只待君来。”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石桥,静谧的河流,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吴根越角”。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偏远之地”或“边缘角落”在多种语言中都有。
“吴根越角”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
4.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