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3:22
词汇“[晤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或者在特定领域(如文学、历史研究)中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晤商”字面意思是指见面商谈、会晤并讨论。其中,“晤”意味着会面、见面,“商”则指商讨、讨论。
“晤商”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晤”字古已有之,意为见面、会面;“商”字则一直有商讨、讨论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在日常用语中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或文雅的场合仍然保留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礼仪和正式的交流方式,因此“晤商”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会谈的重视和正式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或文学作品中。
“晤商”给人一种正式、庄重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重要会谈或智者之间的深思熟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讨论”或“商量”等词汇,但在撰写正式的报告或文章时,可能会考虑使用“晤商”来增加文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晤商,星辰为证,千年一诺,不负此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穿着正式的人物在书房中面对面坐着,周围摆放着书籍和文房四宝,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正式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sultation”或“meeting to discuss”,但这些词汇缺乏“晤商”所带有的文雅和正式感。
“晤商”是一个具有文雅和正式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用语中不常见,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晤】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晤,明也。 、 《宋史·真宗纪赞》-真宗英晤之主。 、 《新唐书》-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引证】
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 、 唐·李俨《道因法师碑》-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 、
2.
【商】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商,从外知内也。 、 《广雅》-商,度也。 、 《汉书·赵充国传》-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
【组词】
商略、 商算、 商度、 商羊、 商谜、 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