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40:35
擗踊哭泣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擗”指用手捶胸,“踊”指跳跃,“哭泣”则是流泪。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伤,以至于捶胸顿足、跳跃哭泣。
在文学作品中,擗踊哭泣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度悲痛或绝望时的行为,如失去亲人、遭遇重大打击等情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深刻情感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感表达。
同义词: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哀痛欲绝 反义词: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兴高采烈
擗踊哭泣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古籍中可见其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擗踊哭泣** 体现了对亲人或重要人物去世的深切哀悼和悲痛。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社会中被视为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沉的悲伤和绝望感,让人联想到失去至亲或遭遇重大打击时的无助和痛苦。在表达个人情感时,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描述或讨论深刻悲伤的情境时,这个成语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擗踊哭泣声,
星辰黯淡,月影孤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夜晚的墓地旁擗踊哭泣,周围是寂静的树木和黯淡的月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夜中悲痛的哭泣声,回荡在空旷的夜空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l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哀嚎和咬牙切齿),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的悲伤和绝望。
擗踊哭泣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情感表达工具,能够深刻地描绘出人物在极端悲痛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都是有益的。
擗踊哭泣,哀以送之。
力士母表氏卒,百献被发受吊,~;过于己亲。
1. 【擗】
2.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踊,跳也。 、 《广雅》-踊,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 、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柸而窥客。 、 《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
【组词】
踊骇、 踊跳、 踊身
3.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
4.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