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19
[晤面]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两个人或多方见面、会面,通常用于正式或重要的会晤场合。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正式和庄重的语气,常用于描述重要的商务会议、政治会谈或私人间的正式会面。
在文学作品中,[晤面] 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紧张或期待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关键人物之间的首次会面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通常被更通俗的词汇如“见面”或“会面”所替代。在专业领域,如外交、商务谈判中,[晤面] 的使用则更为常见,用以强调会面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同义词:会面、见面、会晤 反义词:分离、离别
这些同义词中,“会晤”同样强调正式和重要性,而“见面”则更为通用和日常。反义词“分离”和“离别”则与“晤面”形成鲜明对比,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分离状态。
[晤面] 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晤”字意为明亮、清晰,引申为明白、理解,而“面”则直接指面部或表面。在古代文献中,[晤面] 常用于描述君臣、朋友之间的会面,带有一定的礼仪和文化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晤面]** 常常与礼仪、尊重和正式性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务和外交领域,这个词汇的使用仍然保留了其正式和庄重的特点。
[晤面]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式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重要的会议和关键的决策时刻,以及人与人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建立的深刻联系。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晤面] 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准备重要客户会议的文档中。每次使用这个词,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准备充分,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晤面]:
在月光下,我们晤面, 言语如星辰般闪烁, 心灵之桥,跨越时空, 在静谧中,我们相知。
[晤面]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两个人在一张大桌子两侧相对而坐,背景是严肃的会议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交谈声和偶尔的文件翻页声。
在英语中,[晤面] 可以对应为“meet”或“encounter”,但这些词汇缺乏[晤面] 所特有的正式和庄重感。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rencontre”或德语的“Treffen”,也都有类似的正式会面的含义。
[晤面]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准确表达正式和重要的会面场合,还让我意识到语言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晤面],我更加欣赏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晤】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晤,明也。 、 《宋史·真宗纪赞》-真宗英晤之主。 、 《新唐书》-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引证】
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 、 唐·李俨《道因法师碑》-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 、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