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8:18
“损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追求次要的东西而损害了根本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做事不分轻重,舍本逐末,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而只关注细枝末节。
在文学作品中,“损本逐末”常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作品或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人不要忽视问题的本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的策略。
同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反义词:抓大放小、顾全大局
“损本逐末”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损其本而逐其末,是谓损本逐末。”原指政治上的错误,后来泛指各种场合中忽视根本、追求次要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本末”之分,即事物的根本和次要部分。这个成语反映了人重视根本、注重实质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分清主次。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批评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只注重表面而忽视实质的行为。它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正确的优先级和判断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最终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损本逐末”。
在诗歌中,可以将“损本逐末”融入到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批评中:
繁华背后,损本逐末,
光鲜外表,掩盖不了空洞的内心。
追求虚荣,忽视了真实的自我,
在这浮华的世界,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追逐飘扬的彩带(末),而忽视了脚下的坚实土地(本)。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快速但旋律空洞的曲子,来象征“损本逐末”的行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意思是为了关注细节而忽视了整体。这个表达与“损本逐末”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忽视大局的错误。
“损本逐末”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正确的优先级和判断力。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思维工具,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那些只注重表面而忽视实质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我们的思维清晰度和表达准确性非常重要。
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隋朝初年,治书侍御史李谔文章写得好,口才也好。他担心受南北朝时期华美浮艳文风的影响,只注重华丽词藻、吟风嘲月的人因此而受到重用,这是失却根本,追逐枝节。朝廷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他的上书没有得到重视
你这是~的做法。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逐】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引证】
《说文》-逐,追也。 、 《易·暌》-丧马勿逐。 、 《易·大畜》-良马逐。 、 《楚辞·河伯》-乘白龟兮逐文鱼。 、 《左传·左公十年》-遂逐齐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孺卿逐捕。 、 马中锡-简子怒,驱车逐之。 、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噪而相逐。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急逐弗失。
【组词】
逐逐、 逐驾、 逐胜、 逐射、 逐利、 逐兔
4.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