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19
词汇“夷迹”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夷迹”字面意思是指外族或异族的痕迹或遗迹。其中,“夷”古代指外族或异族,“迹”指痕迹或遗迹。
由于“夷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考古发现中的外族遗迹,或者在历史叙述中提及外族的痕迹。
“夷”字在古代汉语中指外族或异族,如“东夷”、“西夷”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夷”字的含义逐渐淡化,现代汉语中更多地使用“异族”或“外族”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古代,由于地理和文化的隔离,中原地区的人们常常将周边的非群体称为“夷”。这种称呼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这种称呼逐渐被更为中性的词汇所取代。
对于现代人来说,“夷迹”可能会引起对古代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可能唤起对民族平等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
由于“夷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夷迹”作为一个象征,用来表达文化的交融、历史的深远或是对异族文化的探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古老的遗址,风化的石碑上刻着陌生的文字,这些都可能是“夷迹”的视觉表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号角声或是异族的鼓点。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夷迹”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异族遗迹或文化痕迹的类似表达。
“夷迹”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对周边民族的一种称呼方式,同时也承载了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的含义。在现代语境中,它提醒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