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9:14
才疏识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才能不足,见识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知识或经验不够丰富,通常带有自谦或批评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才疏识浅 常用于自谦,表示作者认为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无知或能力不足。在专业领域,它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不够专业。
才疏识浅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才能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自谦或批评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自谦是一种美德,才疏识浅** 常用于表达这种自谦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避免过于自大或冒犯他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谦虚和自我反省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一个不断学*和进步的形象,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才疏识浅 来表达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理解有限,以此鼓励更多的交流和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才疏识浅非我愿,
勤学苦练志不凡。
书海无涯求知路,
终有一日展宏图。
想象一个学者在书房中沉思,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但他的表情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身不足的认识。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才疏识浅 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mited knowledge and shallow understanding",但这种表达不如才疏识浅 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才疏识浅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自谦的态度,也鼓励人们不断学和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浅薄。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
3.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4.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