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00
棋筒:字面意思是指用来存放棋子的容器,通常是一个圆柱形或方形的筒状物,材质可以是木头、塑料、金属等。棋筒的设计通常考虑到便于携带和保护棋子,有时还会带有盖子或抽屉。
棋筒一词在中文中直接来源于其功能和形状,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随着棋类游戏的发展,棋筒的设计和材质也在不断演变,从简单的木制容器到现代的多功能设计。
在**文化中,棋类游戏如围棋和象棋被视为智慧和策略的象征。棋筒作为这些游戏的配件,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有时被视为收藏品或艺术品。
棋筒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思考、策略的制定和智慧的较量。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工艺美学的欣赏。
个人可能在旅行中携带一个便携式棋筒,以便在闲暇时与朋友对弈,享受棋类游戏的乐趣。
在诗歌中,棋筒可以被描绘为智慧的容器,承载着无数的策略和可能性:
棋筒深邃如智海, 黑白棋子舞风云。 一着不慎满盘输, 步步为营显匠心。
棋筒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木质的纹理、光滑的表面和精致的雕刻。听觉上,打开和关闭棋筒的声音可能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棋类游戏的配件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例如,在国际象棋中,棋子通常存放在一个简单的布袋或塑料盒中,而不是传统的棋筒。
棋筒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棋类游戏的实用工具,也承载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2.
【筒】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筒,通箫也。 、 《三苍》-筒,竹管也。 、 《说文》-筩,断竹也。 、 《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教吏为缿筩。 、 《汉书·律历志》-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
【组词】
筒箭、 筒竹、 筒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