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46:06
词汇“咏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咏”和“吟”。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咏吟”进行深入分析:
“咏吟”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吟唱或朗诵来表达情感或思想。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文学或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传达诗意或情感。
“咏”字最早见于《诗经》,意为歌唱或吟咏。“吟”字则有吟诵、低声唱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咏吟”这一词汇,强调了通过声音表达的艺术性。
在**传统文化中,“咏吟”与诗词、音乐紧密相关,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它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声音美和语言美的追求。
“咏吟”给人以优雅、文艺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宁静的夜晚、柔和的月光和深情的诗歌。这种词汇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情感的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听到一位老者咏吟着杜甫的诗,那深沉而富有感情的声音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创作一首关于秋夜的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秋风轻拂,落叶飘零,我在窗前咏吟着岁月的诗篇。”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诗人站在窗前,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低声咏吟着诗句。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美好和艺术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citation”或“chant”,它们也有朗诵或吟唱的含义,但“咏吟”更强调的是通过声音表达的艺术性和情感。
“咏吟”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追求。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咏吟”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詠,歌也。或从口。 、 《虞书》。郑注:“谓歌诗也。”-搏拊琴瑟以咏。 、 《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 《论语·先进》-咏而归。 、 班固《东都赋》-咏殷周之《诗》。
【组词】
咏士、 咏雪、 咏哦、 咏吟、 咏言
2.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