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40
词汇“咏德”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咏”和“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咏德”字面意思是通过诗歌或文学作品来赞美和颂扬美德、道德或高尚的品质。
“咏”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歌唱或吟咏;“德”字则指道德、品德。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专门用来表达对美德赞扬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咏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强调通过文学和艺术来弘扬和传承这些美德。
“咏德”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高尚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品质和值得尊敬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写作或演讲中使用“咏德”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崇高评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咏德于心,行之于世,美德如星,照亮人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墨客在山水间吟咏美德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伴随着对美德的颂扬。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颂扬美德”(praising virtu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咏德”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词汇,它在文学和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中对美德的重视和传承。
1.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詠,歌也。或从口。 、 《虞书》。郑注:“谓歌诗也。”-搏拊琴瑟以咏。 、 《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 《论语·先进》-咏而归。 、 班固《东都赋》-咏殷周之《诗》。
【组词】
咏士、 咏雪、 咏哦、 咏吟、 咏言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