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21
咎谴(jiù q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咎”意味着责备、过错,而“谴”则意味着谴责、责备。结合起来,咎谴的基本含义是指严厉的责备或谴责,通常用于对某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进行批评。
咎和谴都有悠久的历史。咎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过错、罪过;谴则在《诗经》中已有使用,意为责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咎谴,专门用于表达严厉的责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咎谴常与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相关联。在儒家思想中,对错误行为的咎谴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手段。
咎谴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感觉,可能会引起听者的紧张或不安。它强调了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个人生活中,咎谴可能出现在工作场合,如上级对下级的错误进行批评,或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不当行为进行教育。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咎谴来表达对社会不公或个人过失的深刻反思: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咎谴之声,响彻云霄。 是非曲直,自有公道, 莫让过错,随风飘摇。
咎谴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严肃场景,法官的严厉目光和庄重的宣判声。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黑色和白色的对比,象征着正义和严肃。
在英语中,咎谴可以对应于“condemnation”或“rebuke”,这些词汇同样表达了强烈的责备和谴责。
咎谴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和法律意味的词汇,它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在正式和严肃的场合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
2.
【谴】
(形声。本义:责备,斥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谴,谪问也。 、 《苍颉篇》-谴,呵也。 、 《诗·小雅·小明》-畏此谴怒。 、 《孔子家语·五行》-闻而谴友。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 《西游记》-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
【组词】
谴谪、 谴斥、 谴告、 谴呵、 谴咎、 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