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4:35
“不胜其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忍受或承受的烦恼”。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烦恼,以至于无法忍受或承受。
在文学作品中,“不胜其烦”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重复或琐碎的问题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事的不耐烦或厌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体验。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为强烈,而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绪状态。
“不胜其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绪描述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表达对某事的厌烦或不耐烦是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表达对重复或无意义事务的不满。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持续的、无法逃避的烦恼。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准确地传达我对某事的不满或厌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不得不处理一系列复杂的行政手续,那段时间我感到不胜其烦,这个成语准确地描述了我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日复一日的琐事,如细雨绵绵,让人不胜其烦,渴望一片宁静的天空。”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皱眉、叹气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连续不断的铃声或嘈杂声,让人感到烦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d up”或“sick and tired”,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厌烦情绪。
“不胜其烦”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工具,它帮助我准确地传达我对某事的不耐烦或厌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