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6:15
“不胜其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无法承受或忍受的痛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遭受的苦难或困境非常严重,以至于他们无法忍受或承受。
“不胜其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极端痛苦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度痛苦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对于苦难的描述和理解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同情。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遭受重大打击和困难的人们,激发我对他们的同情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家庭变故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中,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不胜其苦”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思绪如潮涌,不胜其苦,唯有月光相伴。”
看到这个成语,我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和暗色调的画面,如黑夜中的孤独身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endurance”或“unbearable”,它们在描述极端痛苦时与“不胜其苦”有相似的情感强度。
“不胜其苦”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痛苦,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