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26
推崇备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极度推崇或尊敬。其中,“推崇”指的是高度评价和尊敬,“备至”则表示达到了极致的程度。整个成语强调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度尊敬和赞扬。
推崇备至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推崇备至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推崇”和“备至”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推崇”已有高度评价的含义,“备至”则表示极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推崇备至** 常用于表达对知识、智慧和道德的高度尊重。在儒家文化中,对圣贤和经典的推崇备至是一种传统美德。
推崇备至 给人以庄重、尊敬和赞美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高尚品质的崇敬。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推崇备至的情况。这位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诗篇,如星辰璀璨, 我们对他的才华推崇备至。
推崇备至 可以联想到庄重的仪式、古典音乐和古代文献,给人一种庄严和尊敬的感觉。
在英语中,推崇备至 可以对应为 "hold in the highest regard" 或 "adore",但这些表达不如“推崇备至”强调极致程度。
推崇备至 是一个表达极度尊敬和赞扬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崇,嵬高也。 、 《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融降于崇山。
【组词】
崇亘、 崇崖、 崇阿、 崇山、 崇崇
3.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4.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