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4:53
推导: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从已知的事实、原则或前提中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逻辑学和科学领域,推导通常指的是根据已有的公式、定理或数据,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步骤来证明或计算出新的结论或结果。
推导一词源自拉丁语“derivare”,意为“引导出来”。在古代逻辑学中,推导指的是从一般原则到具体结论的推理过程。随着科学和数学的发展,推导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西方哲学和科学传统中,推导被视为理性思维的核心,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东方文化中,虽然推导同样受到重视,但更强调直觉和整体思维的结合。
推导一词给人以严谨、逻辑和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晰的思维过程和精确的结论,有时也带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兴奋感。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需要通过推导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例如,在编程时,我需要通过推导算法来优化程序的性能。
在诗歌中,可以将推导比喻为探索未知的旅程:
推导如航海, 星辰为指引, 逻辑为帆, 真理为岸。
推导可以联想到一系列逻辑图表和数学公式,以及在黑板上书写的声音。视觉上,它可能与清晰的线条和结构化的布局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推导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德语中,推导可以翻译为“Ableitung”,在法语中为“dérivation”。
推导是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推导的概念和应用,对于提升思维的清晰度和表达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