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3:55
“挟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怀恨在心,心怀不满或怨恨,并试图通过某种方式表达或报复这种不满情绪。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伤害而心生怨恨,并可能采取行动来发泄这种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挟怨”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复杂的情感和动机。例如,一个被背叛的角色可能会“挟怨”报复。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怀恨在心”或“记仇”更为常见。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挟怨”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怀恨、记仇、怨恨、报复 反义词:宽恕、释怀、和解、谅解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烈程度和具体的行为倾向。例如,“怀恨”可能更多指内心的不满,而“挟怨”则暗示了可能的行动。
“挟怨”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挟”字有携带、夹带的意思,“怨”则指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忍让”,因此“挟怨”往往被视为负面情绪和行为的象征。在社会交往中,避免“挟怨”被视为一种美德。
“挟怨”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痛苦。在表达时,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挟怨”的情绪,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怨恨积累。
在诗歌中,可以将“挟怨”融入描述人物内心挣扎的诗句中:
月光下,他的心挟怨如刀,
每一道伤痕,都是往事的烙印。
视觉上,“挟怨”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紧锁的眉头和冷冽的目光。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叹息或激烈的争吵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urse a grudge”或“hold a grudge”,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倾向。
“挟怨”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面对不公和伤害时的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人物心理。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