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2:14
“混沌芒昧”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混沌”和“芒昧”两个词组成。其中,“混沌”原指宇宙形成前的模糊状态,后泛指混乱无序;“芒昧”则指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结合起来,“混沌芒昧”形容事物处于一种模糊不清、混乱无序的状态。
“混沌”一词源自**古代神话,描述宇宙形成前的原始状态;“芒昧”则源自古代对模糊不清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逐渐结合,形成了“混沌芒昧”这一成语,用以形容更加复杂的模糊和混乱状态。
在**文化中,“混沌芒昧”常与宇宙的起源和变化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社会背景中,该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些社会现象或历史时期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该词汇给人一种神秘和不确定的感觉,可能引发对未知和探索的兴趣。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感受。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探险活动中,迷失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混沌芒昧”之中,四周一片模糊,难以找到出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混沌芒昧的晨曦中,
我寻找着光明的踪迹。
每一步都踏在未知的边缘,
心中却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otic obscurity”或“confused vagueness”,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混沌芒昧”这一词汇不仅描绘了一种物理状态,更蕴含了人类对未知和探索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丰富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和模糊的现象。
其时淳风未散,故处在混沌茫昧之中。
1.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2.
【沌】
水名 。在湖北省。上游为东荆河,至汉阳县沌口注入长江。
【引证】
《广韵》-沌,水名,在江夏。
3.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
4.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