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30
“举世混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整个世界都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缺乏清明和正义。
在文学作品中,“举世混浊”常用来描绘一个腐败、堕落的社会环境,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乱世景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当前的社会问题或不良现象。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污染问题或道德失范。
同义词: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乌烟瘴气 反义词:世风日上、道德高尚、清明世界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社会风气或环境状态时,各有其细微的差别,但都与“举世混浊”有着相似或相反的含义。
“举世混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历史动荡或社会混乱时期的作品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举世混浊”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清”与“浊”相对立,强调在混沌中保持个人或集体的清明。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和道德标准的关注。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需要被净化和改善的世界。它激发人们对于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社会问题或环境污染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当前状况的不满和对改善的期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举世混浊的夜,星辰依旧闪烁,指引着迷途的旅人。”
视觉上,“举世混浊”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天空、模糊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嘈杂混乱的声音,如城市的喧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orld in chaos”或“a corrupt socie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举世混浊”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更是一个激发思考和行动的符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清醒和坚定,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清明和正义的世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世混浊而不分兮。
~,清士乃见。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4.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