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29:03
献奉(xiàn fè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恭敬地献上或奉献某物,通常用于表示对神明、君主或尊贵人物的尊敬和敬意。它强调的是一种虔诚和恭敬的态度,以及对所献物品的重视。
在文学作品中,献奉常用于描述对神明的祭祀或对君主的贡品,如“献奉牺牲”、“献奉贡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仪式或国家庆典中,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学中,献奉用于描述古代的祭祀活动或贡品制度。
同义词:奉献、供奉、敬献
反义词:索取、夺取
献奉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献”字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意为献上、奉献。“奉”字则有奉承、奉行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献奉这一词汇,强调的是一种恭敬和奉献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献奉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行为,体现了对神明和尊贵人物的尊敬。在古代,献奉不仅是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体现。通过献奉,人们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和对君主的忠诚。
献奉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尊敬。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祭祀场景,人们虔诚地献上祭品,祈求神明的庇佑。这种行为体现了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我的生活中,献奉这个词并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参加仪式或观看历史剧时,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例如,在观看关于古代的电视剧时,经常可以看到角色们献奉贡品的场景,这让我对这一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献奉: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献奉
一朵盛开的玫瑰,
于神的祭坛前,
祈求和平与爱。
献奉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古代的祭祀场景,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穿着古代服饰,手持祭品,缓缓走向祭坛,背景音乐是庄重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肃穆和尊敬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教、**教等,也有类似的献奉行为,如献花、献香等,虽然具体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神明的尊敬和敬畏。
献奉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通过对献奉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词的使用,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